【中原古都遊】西安自由行: 西安機場交通, 十三朝長安碑林博物館

~ 西安洛陽鞏義鄭州。中原古都逍遙遊記 ~

DAY 1
3月9日
空氣污染極嚴重, 有點小冷

我們二人由深圳機場飛去西安, 才2個多小時左右,
到達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大約是早上11點多,
在機場入面買了張地圖後, 就從西安機場乘大巴01號「城西鐘樓線」(城西钟楼线),
能直達西安市中心的鐘樓, 這裡有多班往來咸陽或西安的大巴, 大多20-30分鐘一班,
車程也只不過是30-40分鐘的事, 而總站多在一些大的酒店內, 交通便利。

機場巴士進入西安古城前, 還會途經西安古城牆的西門「安定門」,
親眼看到這個以前只會在歷史書上認識的地方, 親眼看到這個以前不停聽到
「率兵攻打長安」、「唐朝國都」等常見歷史字眼的地方,
對於作為喜愛中國歷史的我倆, 在大巴上已經興奮萬分。

我們今次在西安入住的酒店叫「馨樂庭」, 嚴格來說不是酒店而是家「公寓酒店」,
就是沒有特別的Room Service服務, 不會每天都有人來打掃,
房間內有個小廚房, 可以自己煮東西吃, 雖然也不便宜, 要RMB 300左右一晚,
但是對比起我之前在國內住過的酒店, 我覺得這間實在「無得頂」, 無得投訴。

除了我跟老死B 一人一張King Size巨床之外, 房間清潔, 空間感很大,
隔音好又不嘈吵, 而且更重要的是跟西安鐘樓只是3-4分鐘之隔的步行路程,
如此價錢得到的質量真的一流 , 性價比高, 又有廚房任供使用,
不想在外面吃飯, 回來這裡自己煮食還可以, 興奮得幾乎從不自拍的我,
也要對著房內的大鏡拍一下, 我難得上鏡, 大家注意看啦, 哈哈。

來 ~~ 笑 ~~ !

我們小休一下就立即動身, 第一站是位於西安老城南門「永寧門」附近,
叫作「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地方,
從我們住的地方步行過去也只是20分鐘左右的事, 又可領略一下古都風情,
所以就走過去吧, 坐了一個早上的飛機及大巴, 也確實須要動動筋骨。

之所以稱作「碑林」, 是名副其實刻了好多字的石碑, 字多之外石碑亦多而成林,
最初在唐末那位「甘露之變」的年輕皇帝唐文宗按國子監之意思,
命人在石上刻一共12部古典經文置於長安國子監之內,
當中經典包括比如《論語》、《周易》、《尚書》等, 終花了數年時間,
在837年完成, 因年號是開成二年故稱為《開成石經碑》, 以來在唐一代時,
也有將許多當時的石碑移到此處保管安放。

可是長安久經戰亂, 直到北宋時為保存更好, 於是搜羅不同碑文置文廟(孔廟)之內,
包括古朝刻字刻畫碑石、墓志銘等都集合在一地, 但往後亦慢慢荒廢甚至被破壞,
明嘉靖年間在渭南華縣更發生「嘉靖大地震」, 由於距離西安以東面不遠只80公里,
於是對大量碑石造成了破壞, 後來到了清乾隆中葉, 時任陝西巡撫畢沅到來,
發現碑林亂七八糟, 毫無章法, 雖然他個人私德不好, 貪污斂財,
還好此君對文物古蹟的保育卻很熱心,  於是修整這些由漢到清收集得來的各處碑石,
多起來成「森林」即「碑林」之意。

現在的碑林博物館就是以最初宋及清時期所建立的「碑林」作基礎,
同時再加上以「孔廟」(文廟)擴建成的博物館,
現在還在博物館外壁看到大大的「孔廟」二字及一些牌坊、古建築等,
可謂是個千年歷史集成之物, 把中國常多經典文章收藏的地方。

購票進場後, 穿過庭園樹木, 感覺很有自成一角的感覺,
進入展覽館前會先看到一隻「馬」, 這並非一般的馬而是鼎鼎大名的「大夏石馬」,
「大夏」是一個由匈奴族在中原建立的國家, 首領是南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
「赫連」這個姓是他稱王後才改的, 本稱「劉勃勃」, 祖宗可追溯到三國時代,
南匈奴右賢王去卑 (《魏書》寫為左賢王, 總之就是部族有名有才的人的稱號),
去卑之子劉猛以祖先曾為漢外甥而用「劉」為姓 (漢化), 赫連勃勃在407年叛變後,
於統萬城(現在還有遺址)建國號「大夏」, 因存於「五胡亂華」時期故史稱「胡夏」,曾一度佔領長安, 盛極一時, 數來已有1600年了。

不要以為「劉勃勃」這個名字看似有趣, 這位匈奴單于可是極凶殘亦善戰的,
但來得快也走得快, 後來因為廢立太子一事中令到兒子自相殘殺,
事後不到1年他也去世了, 之後國家被北魏拓跋氏所消滅, 國祚只24年,
因此這只「大夏石馬」幾乎是確定存世的大夏國文物, 更屬國寶級文物。

繼續向前行就找到很有名的唐朝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 亦即「唐明皇」,
他是個典型「先盛後衰」的皇帝, 也是唐朝步向滅亡的第一步,
這裡可以找到由他書寫序文、其子唐肅宗李亨以篆文為碑額的「石台考經」,
是碑林中另一件國寶級寶物, 碑成於745年, 於北宋1087年移到此處後就不曾改動,
刻著《孝經》曾參(曾子)跟孔子之間的問答, 而唐玄宗亦加入了他的個人注解。

來到這裡發生了一件令我至今常常回想在心的事情,
今天到訪的遊人不多 (還是我想碑林博物館一向遊人都不會太多吧?)
我跟老死B二人在看著唐玄宗之字時, 旁邊正好有3-4個國內同胞跟一個院內導遊,
那幾個同胞就是看不懂碑文上的「繁體字」, 就不停在問導遊是在寫什麼。

中文字是中華文化的核心, 也是我們幾千年文化留下來的歷史記錄,
然而「簡體字」(殘體字)的出現就把這傳統文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於是出現了以上的故事, 我想, 唐代各大詩人看到這一幕,
亦都會跟我一樣實在不知是可笑還是可悲吧。

嘆息了一陣子, 還是回去看看碑石好了, 閱讀並不困難,
思考古文當中的意思才難, 亦是一件很花時間的事情。

一路行進不同的展覽室, 還收藏了不少古代名人的字刻,
當中比較有名的如宋人黃庭堅《黃庭堅詩帖》(上苑詩: 或是在清代時仿刻的),
唐代忠烈之士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等,
更有「只懂書墨, 不懂政事」的瘦金體之皇宋徽宗趙佶, 對於我這個「師承」王羲之,
身為狂草派書法的代表人物, 看著這麼清晰易見又字字正規, 真是看得目定口呆,
而碑林這裡亦有在唐朝時, 模仿王羲之字跡的許多碑石。

不過古人都會寫錯字、刻錯字, 這些失誤也都好平常,
但看著這些「刪減」, 有時會在想, 這些符號可能有特別意思, 比如避諱乎?,
因為這是中國古代很要留心及注意的事情, 稍不留神可能會因此死全家的,
又看了又看, 這些符號又似是道教中的八卦? 在下才疏學淺, 真不明所以。

另外, 許多當今書法家也會臨摹模仿的唐朝大書法家柳公權的碑也有,
如《馮宿神道碑》、《玄秘塔碑》等, 不過看書法的同時也不忘看看碑石雕刻,
亦會發現許多雕刻亦是精細之鉅作, 當中我最喜歡是一個笑笑的傻面,
實在太可愛了吧?! 為這些刻板死沉的字碑添上了幾份情趣。

碑林另一個鎮館之寶就是唐代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這是我們學中國歷史有關唐代文化跟外族交流時必會讀到的內容,
話說唐太宗貞觀9年(635年), 有位大德(即主教)阿羅本從大秦國(羅馬帝國)到來長安,並帶來經書, 當時唐太宗李世民派出宰臣房玄齡迎接, 拜見後得以在中國傳教,
是為「景教」即東方教會, 在公元5世紀時被羅馬教會叛為異端從而往東方發展,
不過在唐晚期來了次「唐武宗會昌滅佛」後景教也漸式微, 但還延續至今。

走到最盡頭的幾間展室, 看到有工作人員正在印字墨,
現代人用古代人的心血去賺錢, 但想當年破壞古物的人又知不知道,
原來那時被他們破壞了的舊東西, 到了現在是多麼的珍貴。

除了書法, 這裡還有「風景圖刻」, 比如「太白山全景圖」, 實在是厲害,
刻板畫這東西, 實在是沒有現代印刷機器之下, 最方便印刷流通之作法,
比如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流行的浮世繪, 我也曾想在日本京都學習這門藝術,
但不會日文的我, 也只得望門輕嘆著。

庭園內有很多這些「栓馬樁」, 如同我們現在的停車場,
是古時人們用來「泊馬」的東西, 把圈馬的繩子綁在柱子之上就OK,
說來原本我們預算在碑林逛一個小時, 沒想到看得入神, 差不多兩個多小時才離開,
在此也提提大家, 如果打算來「碑林博物館」的記得跟同行旅伴好好商議一下,
因為「書法」「字刻」這些東西不是每個人都喜愛, 你帶女朋友來這裡,
除非她是書法或是歷史的愛好者, 否則不到15分鐘就要走了,
這樣子的話, 對於想看碑林的人會很沒趣, 而同行的人卻覺得行程安排失當, 何苦咧?

離開「碑林博物館」, 我們回去「書院門」, 再向「西安古城牆」進發,
在博物館外雖然陽光充足, 然而天空卻都是灰色的, 全給污染物所蓋著, 實在恐怖。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書《Italia好好玩》已經上市!!

我的博客網誌: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
我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essoefuturo/
我的短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user/sharpe16
我的意大利皮: https://www.tunenic.com
我的皮革品牌: https://www.pelle-sg.com/
我的意大利酒: https://www.vinoconte.com/
我的旅遊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rpelaw/
我的討論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talyhk/

。旅遊景點、行程安排、自由行攻略、推薦景點、客製化包團遊、私人訂製旅行團、Blog遊記待續。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喜歡意大利, 喜歡旅遊, 歡迎大家Like & Share給更多的朋友認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SS
Follow by Email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error: 如要分享請跟版主聯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