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遊】成都自由行: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 先秦都江堰水利工程

~ 三國歷史古蹟之旅遊記。蜀漢篇~

Day 3
12月11日

天色陰暗, 冷

我們離開青城山已是下午3點多, 原來在不知不覺中,
單單是一個青城山(前山)就已經走了快6個小時了,
所以確實不太明白那些「到此一遊」,
搭纜車到了上清宮就下山的玩法是什麼玩法。

回到青城山登山入口處, 同樣是搭「101號巴士」, 就能直接到都江堰,
這亦是101路巴士的總站, 網上Wikia說「處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
才發現原來兩地的路程有點遠, 好在上車後有座位可以小休一會兒,
雖說青山城並不是難走, 算是輕鬆山路健行, 但畢竟也走了6個多小時,
還是會累人的, 看來真的要多點運動了, 唉。

大巴直接來到「都江堰景區」正門, 我們手持跟青城山的聯票可直接進去,
對比起青城山, 都江堰佔地相對細好多, 但因要趕晚上19.50開回成都的火車(動車),
加上景點會關門, 因此有點小趕, 沒法好好完整地逛一圈, 是個小遺憾。

整個都江堰景區可分成兩個部份:
1) 在西邊都江堰水利工程
2) 在東邊山區的古建築群 (如灌縣古城)
我們決定先重點看看「水利工程」, 之後看時間才決定去不去看東山。

從入口處不遠可以看到條氣勢宏偉而誇張的仿古橋「南橋」,
走過去的是另一地區「灌縣古城」, 灌縣即都江堰古稱, 但真的古城早已消失,
現在留下的都是仿古的商業街, 對此興趣不大, 反而是進入大門迎來一個噴水池,
噴水池本身沒特別, 但值得留意入面地上那4根早已生鏽不堪, 在明朝時所沉的鐵棒,
據說是當時會在都江堰口的泥土下埋下鐵棒, 稱為「臥鐵」(明代之前用石馬),
由於入水位即使有排沙系列但總會沉沙積石, 到每年旱季進行修葺工程時,
就是掘到去「臥鐵」所在此就知道掘沙工程可以完成了。

噴水池後方是條長長的通道, 也有走廊, 亦好明顯是近代純粹美功的仿古建築,
大道兩旁放了不同朝代的古人銅像, 他們都是曾對都江堰作出修繕的歷史人物,
在眾多雕像中最有名的深信就是諸葛亮了, 他銅像的鞋頭亦被摸得發亮,
看來不久又可以「產生」一個傳說出來?? 嘿嘿…

如上面提及, 這個巨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須要維修才能一直由先秦時代運作到現在,
因此就有了「歲修」的安排, 也就是每年水少旱季時進行維修工程,
歷代向朝發展出一個專門負責的水利官, 這可是很重要及技術含量很高的公職,
在劉備入蜀建立蜀漢後, 極重視內政的諸葛亮就在這裡設置「堰官」,
並「征丁千二百人主護」, 由1200人的團隊來管理都江堰, 絕對不是少數目,
同時側面可見諸葛亮知道要先有良好的內政, 確保都江堰運作正常,
也就是每年的農作收入正常, 這樣才可以儲有足夠本錢進行北伐吧。

這些銅像都是新建成的, 對此的興趣也不太大, 反而令我們意想不到的,
在此處找到個另一個有關「三國歷史」的地方叫「張松銀杏」。

張松是誰?? 他原是益州牧劉璋的當官的 (益州別駕),
當曹操勢力如日方中時曾出使他, 但說到他樣子不好看, 態度又傲慢,
於是被曹操輕視及怠慢, 從此懷恨在心, 當漢中張魯跟曹操在蜀地北面有動作時,
他就建議劉璋引「族兄」劉備入蜀, 並連同法正等蜀人一起建議劉備取而代之,
被劉備認為行事太急而否決, 《三國演義》中還有一幕是由獻出《西川地理圖》,
真是「有左佢, 入蜀無難度」, 後來劉備以荊州有危為由打算撒出蜀地,
這時張松以為劉備要走急忙去信了解事件, 卻被他哥哥張肅告發而被劉璋都首。

作為內應的張松之死, 亦成了劉備正式出兵攻打成都劉璋的導火線, 結局大家都知道,
常人說張松是智者識時務, 但以我看來, 劉備才是真正的「智者」,
但亦因此可惜了鳳雛先生廳統, 如果劉備早點決定起事,
他亦不必死於落鳳坡了 (史實是死於成都北面的雒城之戰)。

走過通道登上樓梯, 來到都江堰這裡其中一個重要的主殿「伏龍觀」,
伏龍觀最早建於晉朝, 在殿內正中央有座出土於1974年的石雕刻人像,
這座於河中出土的「李冰像」已有1900多年歷史,  上面刻有「東漢建寧元年」,
即公元168年, 是超級珍貴的歷史真品, 而這位李冰就是生於前250年左右的戰國人,
這時秦國為秦昭王時期, 就是他跟其子修築了這個在現今世界亦會稱奇的水利工程,
更強的是這個有2300年歷史的都江堰至今還是一直運作中。

傳說他在修建都江堰的時間在河中降伏了一條龍, 在北宋時為了紀念他,
於是把原來晉朝建築改建為「伏龍觀」作祀奉李冰父子之用, 現在建築是清重修,
根據殿內的介紹都江堰的運作主要依靠「魚嘴」、「寶瓶口」及「飛沙堰」,
這幾個主要的工事互相而生協同作用的, 把岷江一分為二的水注入成都平原,
比如在伏龍觀上可以看到對面的「寶瓶口」, 這是條引水道是為「內江」,
通往成都平原地區的河道很多都是由這裡開始的,
亦多得這水道使整個平原都得到流水來灌溉, 造就出四川「天府之國」。

更厲害的是這個「入口窄, 出口寬」的寶瓶口更可以配合「飛沙堰」一起使用,
飛沙堰是在寶瓶口入水口處旁邊的一個短河口, 其河床高度是比寶瓶口要高,
因此上游出現大洪水時, 水會因寶瓶口狹窄的入口而使水位上升,
當高過一定程度時水就自然流入飛沙堰, 並會排回到主流(外江)岷江去,
加上水流的流向會使水中的沙石都由飛沙堰中排走, 因此流向成都地區的水很清澈,
使成都平原既不會受洪水的威脅, 卻又能如常使用岷江水源, 確實是厲害中之厲害。

離開伏龍觀往河方向走, 就可以來到飛沙堰之上,
從飛沙堰可以回頭去看伏龍觀所在的「離堆」, 下面的河道就是寶瓶口入水口處,
再從飛沙堰走過橋樑來到人字島, 再向北走到盡處可到「魚嘴」,
大家不想步行的也可以花RMB 15乘坐「中國專利號」電瓶車去,
只不過走路過去也只是5-10分鐘的事情而已。

那「魚嘴」又是什麼咧?? 這亦是都江堰當中一個「恐怖的天才設計」,
很難想像是2300年前的古人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啊…三星堆及金沙外星文明也?!)
在原本岷江河中心興建一個貌似魚嘴的人工尖頭, 雖然就我個人看來更似是魚頭。

從「魚嘴」上面看出去的左邊是岷江主流(外江), 右邊就是被分出來,
先經過「飛沙堰」及「離堆」, 控制著水流, 最後流入寶瓶口的「灌江」(內江)。

由於魚嘴是斜坡面, 當旱動水流不多時於6成時, 水就會因為斜坡流向灌江,
就能以確保成都有足夠的水源供應, 但當來到夏天多雨時, 因魚嘴漸漸斜向的坡度,
使用高低差距就能用自然之力, 把更多的水流回主河道(外江)去,
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就不會過多, 避免成都會發生水災。

而且在必要時可以在河道中放入「榪槎」, 這是利用竹簍包著石頭的長形東西,
將之沉於河底就能更有效地控制水流方向, 小弟不得不佩服到五體投地,
這些設計都真是太強大了, 我們在這個「魚頭」上看得都呆了,
現在是12月冬天少水, 我想在夏天流水澎湃時必然更見其真功夫。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書《Italia好好玩》已經上市!!

我的博客網誌: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
我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essoefuturo/
我的訂閱平台: https://www.patreon.com/sharpelaw
我的短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user/sharpe16
我的旅遊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FUTUROInI/
我的意大利皮: https://www.tunenic.com
我的皮革品牌: https://www.pelle-sg.com/
我的意大利酒: https://www.vinoconte.com/
我的旅遊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rpelaw/
我的討論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talyhk/

。旅遊景點、行程安排、自由行攻略、推薦景點、客製化包團遊、私人訂製旅行團、Blog遊記待續。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喜歡意大利, 喜歡旅遊, 歡迎大家Like & Share給更多的朋友認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SS
Follow by Email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error: 如要分享請跟版主聯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