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跳紮紮遊香港, 正宗香港人帶路的香港自由行遊記 ~
上文講及一些屯門歷史經常會提及的一個地方叫作「青山」,
雖然現在「青山」更多的意思是指「精神病院」或指某人「神經失常」,
其實「青山」本是屯門西面主要的山峰, 在屯門南河口出海處就是「青山灣」,
絕對是青山綠水美如畫, 但是在上世紀60-70年代「屯門新市鎮」計劃開始,
就把青山灣大面積地填海造地。
說到這點, 大家不妨上網找找看「屯門舊照片」,
看著現在屯門的地圖, 跟60-70年代未填海前地圖作個對比, 這會有更好的了解,
幾乎現在由皇珠路以南, 及河對岸由天后廟以南的土地全都是填海得出來的,
包括今區內老屋邨安定及友愛邨, 屯門碼頭, 龍門居等地,
還有, 原本長長的青山灣, 亦被嚴重壓縮, 只餘下一個短得可憐的泳灘…
青山灣美麗的夕陽, 對岸的高廈大樓就是屯門碼頭區,
作為屯門遊記的第一篇, 就以這個曾經美麗,
並聚集了許多漁民的青山灣作起點吧 :)
– 三聖廟 –
建於1914年在青山灣不遠的一個小山頭「麒麟崗」之上,
麒麟崗之名是相傳在建廟時, 於此山頭上找到一尊麒麟像而得名,
而廟就建在山腰處, 現在須要走上一小段樓梯才可去到。
原稱「聖廟」, 但因聖廟供奉著孔子, 釋迦牟尼及老子三位先哲,
也就是代表著「儒」「釋」「道」三家學說 (正門一側就掛著儒釋道燈籠),
所以都稱之為「三聖廟」:
進入正門的大殿就有供奉三位賢人的雕像,
也不知道是什麼年份建成, 因為廟內基本沒有什麼的介紹,
但估計也是20世紀初跟廟一起製成的。
大殿右邊有些小路通往不同的小建築物, 有座是供奉道家經典人物(大將軍)的房間,
跟之前遊走四川道教聖山福地青城山道觀中的一家房很相似: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p=11848
管仲大將軍, 郭嘉大將軍, 都是道家「六十甲子神」, 據說是指當年的「太歲」,
也就是不好的意思嗎?? 犯太歲?? 還是這些大將軍會保佑大家??
真的不太了解「六十甲子神」是什麼意思及作用了…
聖廟內還有一些寫著「民國十年」(1921年)的木刻對聯,
不過感覺上沒有太多修繕, 被煙薰得好黑, 好不清楚…
廟內的天花都掛著這些圈形的香, 雖然十分美麗 (不知有何喻意),
不過由於到訪當日天氣有點悶熱, 空氣又不流通,
香的味道充斥著整家廟堂, 也有點令人呼吸不順。
基本上三聖廟就是家很細的廟宇 (其實全香港的都是),
逛一圈, 看看雕像及刻字, 半個小時就可以離開,
麒麟崗下已開闢成「麒麟崗公眾公園」, 公園平日沒有什麼人,
不過有座大石, 就見證著上面講及有關屯門填海的一段歷史:
這塊1981年立的碑文寫著:
「屯門三聖墟村未填海前, 其岸線原以此石為界,
謹泐貞泯以追憶舊日漁村, 並象徵新市建設。」
而相信當年麒麟崗下一帶就是青山灣漁村最熱鬧的「三聖墟」所在,
不過現在三聖墟已經移到離麒麟崗遠一點, 在較新的碼頭位置附近,
也就是「三聖海鮮街」所在, 而原本的真是居住在漁船上的老漁村居民,
大多亦分配到旁邊於1980年入伙的「三聖邨」, 大家都「上樓」了!!
知多一點點: 在香港「上樓」的意思是指那些原本住在古老木屋/船屋的居民,
因為地區的改建而被拆遷, 在經過數年的排期後, 最終得到政府安排入住原區的新建公共屋邨,
但這十多廿年年間因香港私人樓宇售價太高, 幾乎不是一般打工仔可以承擔的龐大金額,
因而即使是投身社會十年八載的半青年人, 也不能夠自行置業,
許多只能跟父母同住, 故「上樓」一字近年亦是許多年青人的置業夢想。
– 三聖海鮮 –
說到屯門最有名及有風味的食物, 「三聖海鮮」絕對是當中的Top 5!!
不過三聖這裡的模式跟香港另外的一些海鮮街不同,
比如之前介紹過的「元朗流浮山海鮮」, 又或是感覺異常騙人的「鯉魚門海鮮街」,
那是在一條老街兩旁, 林立了海鮮檔及海鮮餐廳。
在三聖海鮮街這裡, 海鮮檔位是自成一國的,
確實位置就是在「三聖墟牌坊」入去的一條街道, 附近有個小小的先到先得公眾停車場,
停車場對出就是「青山灣燒烤場」及「青山灣泳灘」,
這兩個地方都是Sharpe Law年青時代留下不少腳毛的地方 (因為追女仔嘛…)
而在停車場跟海鮮街對出的大後方就是漁船直接上落貨的海鮮碼頭。
在眾多海鮮檔口中, 此家「發記海鮮」跟Sharpe Law有些淵源,
因為內子的家人很多年前就已經是三聖人, 以打漁為生的,
所以每次帶外國朋友, 意大利朋友或是家人到三聖品嚐海鮮,
基本上一定幫襯他們, 絕對童叟無欺!! :)
那麼幫顧客烹調海鮮的食店及海鮮酒家可以在那裡找到咧??
很簡單的, 在海鮮街旁邊的「海天花園酒家」及對面的「嘉彩漁村酒家」都是選擇,
但如非想坐得舒服點, 帶點體面, 又或是在超熱天到來要涼一下冷氣的話,
否則Sharpe Law絕對不建議這兩間酒家的,
因為「三聖海鮮」最奧妙及究極之處, 就是「三聖海鮮大排檔」!!
「大排檔」這種原本是超級平民化的食府, 是最能體驗到香港地道風味的一種「餐廳」,
在三聖邨街市附近就有好幾家, 也通稱為「冬菇亭」(熟食亭),
雖然說現在的大排檔一點都不算便宜, 不算平民化, 但食物水準及風味有保證,
首推「南記」及「興記」都很不錯 (週末建議訂坐)。
不過很可惜地, 本由房屋署管理的「冬菇亭」,
現在幾乎所有都被上市公司「領匯」(現稱領展)接管,
在2010年起三聖邨的幾家冬菇亭亦陸續「被裝修」,
雖然現在已重新開業, 並加裝光猛的大燈, 甚至是冷氣開放, 大落地玻璃窗等,
但就失卻了昔日那種親和的平民市井味道…
可幸的是, 由於每到周末來光顧三聖海鮮的人實在太多,
一般冬菇亭都會「加開數席」(就是佔用公共空間),
大家依舊可以享受到帶點「風餐飲露」味道的大牌檔式海鮮大餐。
** 以下這篇介紹元朗金輝徑街邊大排檔 及潮州打冷, 可以參看: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p=13807
** 以下這篇介紹香港海鮮的點法及推介: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p=13724
看著青山灣漁村如何發展成一個新市鎮,
在大自然環境以及古老圍村漁戶被改頭換面的日子,
其實正正就是整個香港的歷史縮影, 帶點稀虛, 卻是現實,
也是香港政府失敗的都市規劃的好例子。
知多一點點: 「領匯/領展」在近弄得全香港風風雨雨,
因為以前由政府主導的公共屋邨商場, 都是以廉價及服務居民為主要目的,
因此裝潢不須漂亮, 很地道香港特式的, 以街坊生意及人情味為主 (當然也有些例外),
但當領匯/領展接手後, 卻陸續把商場大改建, 成為連鎖店進駐的購物中心,
而原本的街市(菜市場)更慘被改頭換面, 想想, 主婦到街市買家常便菜,
又有誰人會買阿拉斯加長腳蟹?? 又有誰會買A5和牛?? 會買HKD 50一隻的日本蘋果??
加上因為大裝潢, 租金自然翻了好幾倍, 形成「捱貴菜」的情況,
想深入認識更多這些黑歷史,
在網上找找「良景小販」「良景街市」「長發街市」「天盛街市」等, 都可看到更多的報導。
– 來往「三聖」交通 –
西鐵 (港鐵):
從市區搭西鐵線到「屯門站」轉「輕鐵505」直達到三聖總站下車,
也可以到「兆康站」轉「輕鐵505」(505線的總站到總站), 但所花時間會較長。
輕鐵 (LRT):
這是屯門及元朗區獨有的公共交通工具 (如同香港島北的叮叮電車),
輕鐵於1988年通車, 很記得公公就帶著當時只有幾歲的Sharpe Law,
搭這條「505線」來到三聖, 體驗新交通工具 :)
雖然在下是個屯門人, 但Sharpe Law個人並不是太喜歡輕鐵的,
中學時代寧可走路從山景到建生上學, 也不想搭那擠迫的輕鐵…
但人長大了, 加上西鐵的通車, 搭輕鐵的乘客比以前少多了,
現在搭輕鐵就更多一種回憶, 一種小朋友年代的情懷…
(雖然現在已經再看不到「輕鐵先鋒」跟「史禮賢」了…詳情請見維基)
巴士/ 小巴:
停經三聖的巴士有九巴 (52X, 53, 61M), 城巴 (962)及港鐵巴士 (K51, K53, K58)營運,
另外也有大量小巴路線停經三聖, 皆主要都行走青山公路 (下路)。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書《Italia好好玩》已經上市!!
我的博客網誌: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
我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essoefuturo/
我的旅遊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FUTUROInI/
我的意大利皮: http://www.tunenic.com
我的皮革品牌: http://www.pelle-sg.com/
我的意大利酒: http://www.vinoconte.com/
我的旅遊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rpelaw/
。旅遊景點、行程安排、自由行攻略、推薦景點、客製化包團遊、私人訂製旅行團、Blog遊記待續。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喜歡意大利, 喜歡旅遊,
歡迎大家Like & Share給更多的朋友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