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古都遊】洛陽自由行: 旅遊龍門石窟, 被侵蝕的香港文化

~ 西安洛陽鞏義鄭州。中原古都逍遙遊記 ~

DAY 5
3月14日
早上微雨, 超冷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 來到才知道原來佔地極之巨大,
這是建築於「伊河」兩岸的大型石窟 (伊河是黃河南岸洛水的支流),
分為「東山」及「西山」, 兩山兩岸由一道「龍門大橋」連接,
龍門石窟景點主要入口及窟洞就是在西山那邊, 東山景點主要就是「白園」。

路線安排建議: 由於售票處是在「西山」, 所以最好是遊西山,
到達西山盡頭(南門)時有另一道橋「漫水橋」連接到東山,
遊完東山之後, 就可以經由「龍門大橋」就回到西山這邊離開,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龍門石窟入場門票也不便宜, 足足要RMB 120,
還好這是包含西山、東山、東山香山寺及白園 (白居易墓)的門票。

以前看歷史書常常有龍門石窟的大名, 特別是有關中國宗教發展的進程,
亦看過很多旅遊指南的介紹, 但當親身到來才知道這裡的偉大及宏偉,
一步一步慢慢進去, 一個一個山崖上的小小山洞「窟龕」(壁龕)就慢慢呈現眼前。

簡單介紹一下龍門石窟歷史, 這裡最初是由北魏孝文帝開闢,
那時中國正處於「南北朝」的分裂時期, 也是被所謂「五胡十六國」的時代,
中國北方大多被外族所佔據,「北魏」由鮮卑族拓跋珪所建立於386年 (拓跋鮮卑),
初時建都於平城 (現在山西大同, 留有平城遺址), 其孫魏太武帝在53年後平定北方,
包括胡夏(大夏: 首都統萬城, 留世有一國寶「大夏石馬」, 就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而這位魏太武帝除了「好打得」之外, 開創了北魏第一個盛世。

這位魏太武帝也曾經「滅佛」, 那時把五斗米道改革成「天師道」的道士寇謙之,
(五斗米道即在漢末三國時在漢中一帶由張陵、張衡、張魯所創立發展的),
其時北魏宰相崔浩信奉天師道, 於是將寇謙之引於君王前, 魏太武帝對他十分尊崇,
更被捧為國師「帝王師」, 甚至聽從其說改元「太平真君」, 後來在胡人蓋吳起事時,
於佛寺搜出大量兵器被認定造反, 於是有後來稱為「三武滅佛」之一「太武滅佛」,
當然這究竟是真還是被設計的, 能維護自身利益集團, 其實大家都好明白。

套用佛家說法就是世界上的事都有「因果輪迴」, 漸漸被漢同化的拓跋鮮卑,
皇位傳到北魏孝文帝手上, 這位跟龍門石窟有莫大淵源的知名君主也終於上場,
他在494年遷都洛陽, 更大力推漢化運動(孝文漢化), 一改大量胡人習俗,
包括把胡人常用的複姓改為單字, 比如皇族拓跋改姓「元」,
他自己名字也就由「拓拔宏」改成「元宏」, 又不准穿著胡服改穿漢服、
尊崇孔子儒家思想、禁胡語並一律改說漢語等等民風習俗, 當然在政制上大改造,
把一些胡人制度修改 (如均田制及三長戶籍制等), 這次漢化影響極之深遠。

題外話, 當年A-Level中史課時老師 (我們尊稱他為「聖上」, 哈哈)要我們抽籤,
給我們每人一個年終考試的研究主題, 我抽中的主題就是「北魏孝文帝漢化運動」,
所以我對魏孝文帝的印象好深刻, 當然, 那時只是個學生不懂什麼,
只是沒想到8年後我竟然就來到跟魏孝文帝有關的洛陽及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開闢的時間應是在魏孝文帝剛剛去世之後的公元500年左右,
在這之前, 北魏拓跋鮮卑一族雖然經歷了「太武滅佛」, 但往後佛教還很盛行,
這點從寇謙之死後, 他創的天師道幾乎在數百年來不見史書之中, 就知只風行一時,
而北魏佛教發展沒有因滅佛而消退, 太武帝之孫「魏文成帝」(魏孝文帝的爺爺)時,
皇室下令開鑿佛洞即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大同就是當時他們的國都平城),
同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雲岡石窟得到三代人的發展, 於魏孝文帝時發展得最盛,
直到他遷都洛陽為止, 而繼承其位的次子魏宣武帝就下令於新首都洛陽這邊,
開鑿另一個皇家佛洞, 也就是「龍門石窟」了。

看看這個佛祖也有佻皮及跳脫的一面,
好像在說:「來拍我吧, 我已經準備好了V字手勢了,  Yeah!!」
而在旁邊做著經典手印姿勢的另一佛祖就說:「不是胡鬧了啦!!」

看完第一個山頭窟龕內的佛雕塑, 已經令我跟老死B二人目瞪口呆了,
實在厲害, 已經不知可以用什麼字眼來形容了, 之後去到「禹王池」邊,
這時池面不停的散出一層層輕煙, 大家都以為池水是沸騰的溫泉水?? 其實不然,
只是今天天氣實在太冷了, 這個池的水比起空氣還要溫暖, 於是就在池面散出水氣,
感覺似是來到仙景似的。

離開「禹王池」, 一路下去還看了「萬佛洞」、「蓮花洞」等等窟龕,
之後我們來到龍門石窟風景區「景點中之景點」奉先寺, 什麼?! 奉先?!
這立即令我聯想起了《三國演義》中武藝超強的呂布,
而這個奉先寺也真的跟三國無雙的「人中呂布」一樣極之厲害,
在西山這邊幾乎一定要看(必看)亦一定會看到的 (因為旅遊路線就只有一條路徑),
因為整個龍門石窟內最巨大的佛雕像就是位於「奉先寺」之內。

來到這裡, 第一個映入眼內的景象, 就是一尊又一尊的大大大型佛像
嘩!! 真的太令人吃驚了吧?!

奉先寺(大奉先寺)其實原是一座木佛寺, 是「龍門十寺」之一, 後來被洪水沖毀,
被誤傳現開鑿於唐高宗時代 (679年)供奉著盧舍那大佛的佛龕,
(盧舍那梵文意思是「陽光普照」, 但陽光普照佛祖啊, 今天卻一直下毛毛細雨嘛),
作為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 除了表現出唐朝國力外,
亦都可以看到唐代佛教發展的鼎盛, 細看就會發現唐時的雕功及佛像風格,
跟之前看到的北魏佛像是很不同的, 事實上龍門石窟雖然始於北魏宣武帝,
但到唐時迎來了頂峰, 可是又要套一句「因果輪迴」, 100多年後,
唐武宗亦來了一次「三武滅佛」之一的「武宗滅佛」, 龍門石窟受到嚴重破壞。

說到這裡, 看著盧舍那大佛龕, 突然慨嘆了現在的香港文化, 「文化」這東西很特別,
歷史教曉我們知道, 當一個國家國力比別人強, 就自然會有別的國家去模仿學習,
比如日本古代奈良時代取之於唐朝, 上文說到五胡之取於漢,
到18-19世紀就成了清代推行「洋務運動」, 什麼都要學歐洲列強,
到再近代一點就是大家都親身經歷及體會過的1970-90年代間,
因日本強盛而日本文化入侵, 什麼改編日文歌曲、日劇、和食品開始大行其道。

原本我們在香港有所謂的「香港文化」, 亦曾在70-90年代風光一時,
既是因為經濟金融地產起飛的香港黃金時代, 又「中西合壁」融合多國文化及智慧,
匯聚並轉化為自己香港的一套行事作風, 左右逢源, 什麼「亞洲四小龍」之首,
對當時的國內及東南亞有華僑的地區影響力也實在不少, 比如電視劇、功夫電影、
音樂及後來的「四大天王」等, 都影響著整個東亞 (李小龍是另一個神話)。

但是, 反觀現在的香港咧?? 香港的文化特色是中西文化結合外,
亦富有一些「英國殖民地色彩」, 然而卻從來不以此方向去作旅遊業的賣點去發展,
反而更是將之破壞, 以之為恥, 硬生生把「舊時」抹去,
更可怕是慢慢地在不知不覺中將許多「大眾回憶」刪去, 並加速著大陸化的趨勢,
當人民已經覺得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文化沒什麼可取之處時, 自然對之沒歸屬感,
便會響往並學習國外文化, 不論是什麼地方, 歐美、日本、國內又好,
香港不正是處於這個環境之中嗎?? 為什麼是「素質」而不是「質素」??
更令我覺得可悲是被「韓國文化」入侵, 所謂「韓流」更是被大眾所追求。

有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個人是很討厭南韓人,
因他們本身歷史文化底蘊的不足, 而去篡改及偷取歷史,
就發現他們是如何厚顏無恥, 並由此發展出一套怪誕理的社會風氣及現象,
比如新興宗教(邪教)、財閥經濟及表面風光但內裡嚴重扭曲的人格及價值觀,
這些, 個有機會再跟大家深入討論一下。

面對洛陽伊河的霧景, 如同香港的前景一樣,
灰曚曚的一片, 摸不到, 亦看不清…

又要套一句「因果輪迴」是嗎?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書《Italia好好玩》已經上市!!

我的博客網誌: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
我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essoefuturo/
我的短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user/sharpe16
我的意大利皮: https://www.tunenic.com
我的皮革品牌: https://www.pelle-sg.com/
我的意大利酒: https://www.vinoconte.com/
我的旅遊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rpelaw/
我的討論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talyhk/

。旅遊景點、行程安排、自由行攻略、推薦景點、客製化包團遊、私人訂製旅行團、Blog遊記待續。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喜歡意大利, 喜歡旅遊, 歡迎大家Like & Share給更多的朋友認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SS
Follow by Email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error: 如要分享請跟版主聯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