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遊義大利50天】Roma羅馬: 萬神殿之鑰匙, Piazza Navona跟Campo de’ Fiori的映照

~ 50天深度遊: 意大利自由行遊記。中北部旅遊攻略 ~

Day 01
天晴
9月上旬

離開了羅馬市內主要的購物大道之一的Via del Corso及市政府廣場Piazza Colonna,
從奉獻予耶穌會始創人的Chiesa di Sant’Ignazio di Loyola教堂,
向西面走不遠, 可以來到古羅馬時代的另一個羅馬地標: Pantheon (萬神殿)。

在好多年前的羅馬遊記中, 也曾介紹過這座2000年歷史的名勝古蹟,
當年的拍攝技巧還是很幼嫩, 遊記內容亦然,
不過再看今天的我, 也不見得成長了什麼,
唯一不變的, 就是萬神殿這裡人山人海的參觀者。

但有點不得不承認的是, 比起當年, 這些年來來去羅馬又已多次,
見認及認識羅馬歷史古蹟更加多, 每次看到Pantheon的感覺都有點不同,
當年還是廿多歲的我, 對於古羅馬還只是流於幻想中的偉大,
現在每一次再來看, 愈會尋找當中的細節位置, 發掘那些一般遊客不會看到的細緻點,
亦更加多了從歷史書中找出羅馬帝國強大的原因, 不單純地FF (Final Fantasy)。

另一點不得不說的, Pantheon可以說是我這個Blog的其中一個「原點」,
話說2008年之前, 我還沒有在Yahoo Blog開始寫意大利遊記前,
曾在網上看到當時某「旅遊達人」Blog上說「萬神殿是由米高安捷奴(Michelangelo)興建」,
一看到這句, 我心中立即湧上「因為網上寫作成本太低,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作家」的慨嘆,
之後使我更加立定決心, 要自己寫一個旅遊Blog,
把網絡上對意大利的「胡說八道」「謬誤」改正,
所以, 萬神殿是開啟了我創立這個旅遊網站之鑰匙, 而至今原來又已10多個寒秋…

萬神殿很多人都認識, 但這次就說在旁邊很多人無視了的一座教堂,
就是Basilica di Santa Maria Sopra Minerva, 這個翻譯為「神廟遺址聖母堂」,
是很難得地翻譯得好的中文譯名, Minerva是羅馬神話中的智慧之神及戰神,
相對應著希臘神話中超有名的雅典娜, 而本來這裡就是座古羅馬戰神殿,
一如大多數古羅馬神殿到後來都被宗教力量所「活化」(唔…其實我是想用「摧毀」),
在13世紀以來就改建成為一座教堂。

教堂前方廣場上有座古埃及方尖碑,
名為Obelisco della Minerva (智慧之神方尖碑), 但更知名是稱呼成「大象碑」,
「大象」之名是因為尖碑底座有個大象雕像, 這是按其時教宗的旨意,
交由超有名巴洛克大師Gian Lorenzo Bernini設計, 並由他助手Ercole Ferrata完工於1667年,
但在2016年11月的一個晚上, 雕像右面的象牙被破壞了。

而在教堂及萬神殿的另一邊, 有另一座美麗的迴廊建築及Chiesa di Sant’Ivo alla Sapienza (上面相片),
有個很不意大利味道的中文名字「聖依華堂」(Ivo的廣東話發音應更似「伊敖」, 華音是Va),
是1303年成立的羅馬大學(Sapienza)建築群內的一所小禮堂,
是奉獻予同年去世的法官Ivo Helory (即後來被封聖人的Sant’Ivo)
到1642年交由Bernini的「歡喜冤家」, 同為17世紀著名巴洛克大師Francesco Borromini改建,
成就了羅馬老城內又一座巴洛克建築經典, 教堂頂的迴旋式尖塔更是與別不同的標誌。
(有關他們二人的插曲詳見拙作《Italia好好玩》的介紹)

離開了這幾家很知名但是中文世界較少介紹的教堂後,
從Chiesa di Sant’Ivo alla Sapienza穿過一條小街, 就來到人氣大盛的廣場Piazza Navona

Piazza Navona多被翻譯成「納沃納廣場」, 坊間上已有超多的介紹,
我也沒必要再多添無意義的一筆, 總之來這個巨大又美麗的廣場之前,
記得要認識那位是Gian Lorenzo Bernini, 那位是Francesco Borromini,
而這兩位巴洛克大師又如何在這個廣場上大鬥法, Show Quali?? 就讓大家自己發掘。

如果在羅馬閒來沒事做, 在Piazza Navona這裡真的可以悠閒上大半天的,
這裡有巴洛克式噴水池, 這裡有宏偉的宮殿及教堂,
又有許多街頭賣藝的表演者, 又有石砌長凳給遊人休憩,
就我自己而言, 其實這個廣場是很不羅馬的, 因為Roma給我的感覺是比賽混亂及髒的,
Piazza Navona似乎少了一些古羅馬的熱情及狂亂感,
要不是附近露天咖啡廳四溢出可可豆香氣, 及遊人品嚐美味Gelato(義式冰淇淋/意大利雪糕),
才讓大家知道這裡還是意大利, 還是身在二千多年歷史的古羅馬帝國首都。

由Piazza Navona向南走, 經過兩家羅馬市內博物館:
Museo di Roma (羅馬博物館 – 收藏有關羅馬的美術作品)
Museo Barracco (巴拉高博物館 – 展出收藏家Giovanni Barracco上至古埃及到古羅馬的雕像)
又會來到另一個旅遊羅馬的大熱門廣場:

Campo de’ Fiori, 用「花之廣場」「花之場地」「花之田野」「鮮花廣場」也是OK的,
因為意大利Campo的意思好廣泛, 正如大家熟悉的Siena(鍚耶納) Piazza del Campo,
有人說成是「田野廣場」也是OK的, 雖然我比較喜歡用其形狀稱為「貝殼廣場」。

花之廣場跟Piazza Navona廣場距離不遠, 但是兩者風格截然不同, 是很有趣的對比,
前者也就是現在我身處的地方, 與其說是廣場倒不如說是羅馬蔬菜市場,
在鮮花店旁邊您可以找到販賣蔬菜的檔位, 而旁邊就是一排排整齊水果,
水果檔後方是乾貸店, 多不勝數的各式意大利乾麵條都可以找到,
我根本懷疑就算是當地人也不認識全部麵條的名稱,
同時不要忘記右方那出售「意粉伴侶」的多樣式醬汁店,
後方還有進駐店舖的風乾火腿及芝士店 (奶酪店), 以及包圍著廣場的全都是餐廳及咖啡廳,
這些全都是意大利人必須要的「存在」, 是羅馬人的日常 (縱然也許到來的遊人比當地人更多)。

Piazza Navona是高貴的巴洛克婦人, 有點觸不到, 摸不透的高尚, 不太羅馬,
Campo de’ Fiori是在路攤幫父母手的單純少女, 有點粗枝大葉卻誠懇苦幹。

看過忙亂的Campo de’ Fiori之後, 我走過Piazza Farnese (這裡是法國大使館所在),
經過與其說成是噴泉, 其實就是個古老水龍頭的Fontana del Mascherone,
就來到眼界豁然開朗的Il Tevere (台伯河畔)。

沿台伯河畔向南走到Isola Tiberina (台伯島)附近登上8號Tram (羅馬市電車),
開往Porta San Paolo火車站 (聖保羅城門火車站), 再由這裡轉火車往羅馬市近郊去,
下次有機會來一趟「羅馬電車之旅」時, 再詳細介紹這已快有150年歷史的古老交通工具。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書《Italia好好玩》已經上市!!

我的博客網誌: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
我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essoefuturo/
我的旅遊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FUTUROInI/
我的意大利皮: http://www.tunenic.com
我的皮革品牌: http://www.pelle-sg.com/
我的意大利酒: http://www.vinoconte.com/
我的旅遊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rpelaw/

。旅遊景點、行程安排、自由行攻略、推薦景點、客製化包團遊、私人訂製旅行團、Blog遊記待續。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喜歡意大利, 喜歡旅遊,
歡迎大家Like & Share給更多的朋友認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SS
Follow by Email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error: 如要分享請跟版主聯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