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遊】成都自由行: 先秦都江堰神乎其技, 二千三百年水利工程

~ 三國歷史古蹟之旅遊記。蜀漢篇~

Day 3
12月11日

天色陰暗, 冷

離開青城山已是下午3點多, 原來在不知不覺中,
單是一個前山就已經走了快6個小時了,
回到登山入口處搭「101號巴士」直接到都江堰總站。

不過原來兩地路程有點遠的, 好在我們是在總站上車,
可以坐下小休一會兒, 青山城雖不難走, 算是輕鬆山路,
但走了6個多小時, 還是會累人的…
唉, 看來真的要多點運動了/.\

DSC03290

大巴直接來到「都江堰景區」正門, 我們手持聯票可直接進去,
對比起青城山, 都江堰佔地相對細好多,
但因要趕晚上7.50 pm開回成都的火車(動車),
亦因此沒法完整地, 好好地逛一圈, 是個小遺憾。

整個都江堰景區可分成兩個部份:
1) 在西邊都江堰水利工程
2) 在東邊山區的古建築群
我們決定先重點「水利工程」, 之後看時間才決定去不去看東山。

DSC03293
進入大門迎來一個噴水池, 水池本身沒甚特別,
最特別是那4枝早已生鏽不堪, 是明朝時期所沉的鐵,
有什麼作用Sharpe Law真的不知道, 純粹作個紀錄「皇帝到此一遊」??
有高人可以指點嗎??

之後是條長長的走廊, 好明顯是近代純粹美功的建築,
大道兩旁放了不同朝代的古人銅像,
他們都曾對都江堰作出修繕的官員。

DSC03297

在眾多雕像中最有名的深信就是諸葛亮了,
他銅像的鞋頭亦被摸得發亮, 看來不久又可以「產生」一個傳說出來??
嘿嘿…

對於這些新建的銅像興趣不大,
反而卻在此處找到個有關「三國歷史」的,
令我們意想不到的「張松銀杏」:

DSC03295

張松是誰??
他就是那個引劉備入關取四川的蜀國人,
三國演義中他還獻先主一張<<西川地理圖>>, 真是「有左佢, 入蜀無難度!!」

但後來其兄知道他有意謀反而告於劉璋, 可憐張松就被殺頭了,
同時也直迫得劉備立即攻打西川益州之戰了 !!
啊…鳳雛先生也就不必死於落鳳坡了…

進入主殿「伏龍觀」, 在正中央有座擁有1900多年歷史的石人像:
DSC03309
此是1974年於河中出土的「李冰像」,
上面刻有「東漢建寧元年」(即公元168年)!!
嘩~~~超級珍貴!!

李冰是前200多年的戰國人, 屬秦昭王時期,
他修築了這個即使是現今世界也稱奇的水利工程,
更強的是這個有2300年歷史的都江堰至今還是一直運作中!!

根據殿內的介紹都江堰的運作主要依靠:
「寶瓶口」「魚嘴」「飛沙堰」這幾個工事互相產生作用的:
DSC03327
來到伏龍觀上可以看到「寶瓶口」, 這是條引水道, 成都平原地區的河道,
很多都是由這裡開始的, 亦多得這水道使整個平原都得到流水來灌溉,
也造就了「天府之國」的出現。

更厲害的是這個「入口窄, 出口寬」的寶瓶口更可以配合「飛沙堰」一起使用,
飛沙堰是在寶瓶口入水口處旁邊的一個短河口, 其河床高度是比寶瓶口要高,
因此上游出現大洪水時, 水會因寶瓶口狹窄的入口而使水位上升,
當高過一定程度時水就自然流入飛沙堰, 並會排回到主流道岷江去,
加上水流的流向會使水中的沙石都由飛沙堰中排走, 因此流向成都地區的水很清澈,
使成都平原既不會受洪水的威脅, 卻又能如常使用岷江水源, 確實是厲害中之厲害!!

DSC03349

這是從飛沙堰看回去伏龍觀所在的「離堆」,
下面的河道就是寶瓶口入水口處。

離開了飛沙堰向北走可到「魚嘴」,
可以花RMB15乘坐「中國專利號」電瓶車去,
但其實走過去只是5-10分鐘的事情…

那「魚嘴」又是什麼咧?? 這亦是一個「恐怖的天才設計」,
很難想像是2300年前的古人想像出來的(外星文明也?!)
在岷江河中心興建了一個貌似魚嘴 (Sharpe Law個人看來更似魚頭):
DSC03366
左邊是岷江主流, 右邊的就是流入寶瓶口的「灌江」, 魚嘴是斜坡面,
當水量不多時於6成時, 水會流向灌江以確保成都有足夠的水源供應,
但到夏天多雨時, 因魚嘴漸漸斜向的坡度, 使高低差距把更多的水流回主河道,
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不會過多, 而且必要時會在河道中放入「榪槎」:
一些使用竹簍包著石頭的東西, 將之沉於河底就能更有效地控制水流方向,
小弟不得不佩服到五體投地, 真是太強大了!!
我們在魚頭上看得都呆了…

現在冬天水少, 我想在夏天流水澎湃時必然更見其真功夫!!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書《Italia好好玩》已經上市!!
Sharpe Law Travel Blog旅遊部落格~Adesso e Futuro~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

Facebook Page旅遊交流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essoefuturo

旅遊景點、行程安排、自由行攻略、Blog遊記待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SS
Follow by Email
YouTube
YouTube
Instagram
error: 如要分享請跟版主聯絡 :)